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未来10大趋势
日期:2021/6/20 来源:铁甲工程机械网 浏览量:4112
身处变化之中,提前看到未来,提前布局未来,对每个参与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站在2021年展望今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在涌现哪些趋势?
这些变化又究竟如何作用于未来?
趋势一:未来10年,中国制造商登顶全球
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中国有3家工程机械制造商进入前五。
从国别销售额看,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入榜的11家中国制造商,销售额为504.81亿美元,占50强销售额的26.48%。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崛起,背后是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质量、性能和技术上,和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也迎来又一波红利。“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容量、增长空间等,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全球越来越多海外地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市场,在欧洲、美国等地,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日臻完善,目标市场推进逐步深入。
国内国外市场“两手抓、两手硬”的发展势头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全球的地位和排名突飞猛进。新一届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徐工挺进三甲,位列第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位列第四和第五;柳工排名第十五,铁建重工排名第三十位。
未来10年左右,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将登顶全球。
趋势二:全球市场,中外制造商直面交锋
最近五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中外制造商一改过去在高端、中低端两个“平行市场”各自为战、互无交集的状态,开启了正面交锋、直面竞争的新局面。
未来,随着“中国产品流派”的形成和日渐强大,随着中国制造商全球化战略深入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布局逐步完善并进入收获期,中外企业必将在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展开更直接的交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优势也会在世界全面释放。
趋势三:综合型制造商头部效应明显,格局基本稳定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格局最先稳定的群体,一定是综合型制造商阵营。
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上,11家进入50强的中国制造商中,包括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柳工在内的综合型制造商,销售额集中度达到了88.42%。
“强者更强”、“大者更大”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一些专业化制造商寄望通过产品多元化拓展,跻身综合型制造商队列,几无可能;而即便综合型制造商格局生变,也只是综合型巨头之间的位次变动。
趋势四:细分领域格局未稳,仍存变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除了混凝土设备之外,其他所有细分领域,格局都存在变数。
混凝土设备市场为何是个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全球混凝土设备产业顶级资源,若干年前就被中国企业收入麾下—目前,无论是产能还是销售额,中国混凝土设备行业在全球的占比都超过9成。可以说,中国混凝土设备行业的格局,就是全球混凝土设备行业的格局。
除此之外,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格局都存在变数。
比如起重机领域,一方面,中国制造商已经开始“正面对刚”稳坐全球霸主地位已久的利勃海尔;另一方面,随着本土品牌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往的中外竞争正在变为中国企业之间的比拼。此外,从起重机行业细分领域看,无论是塔机,还是履带起重机,亦或轮式起重机,近年来各个企业均是大动作不断,市场份额随着新产品推出、市场促销强度等频频出现波动。
再比如新兴行业—高空作业设备、破碎筛分设备等领域,正在成为综合型制造商相互搏击的新舞台—由于徐工、中联重科、临工等综合型企业的进入,正在加速其中格局的变化。
趋势五:赢在系统解决方案
大企业横向搭建多元化的产品平台,专业化企业在垂直领域不断延展,二者异曲同工的是打造更完善的“客户系统解决方案”—而这也被公认为制造商赢在未来的关键。
这其实也是终端用户的需求所在。市场不断发展,行业不断成熟,工程项目更加复杂的背景下,终端用户都越来越看重“一条龙采购”、“一站式解决方案”,而相比有完善产品线、灵活产品组合的企业,产品线单一的制造商,发展空间受限。
在提供解决方案上,综合型企业不用多说,而专业化企业大多是那些不被外界熟知的隐形冠军—比如南方路机。
专注“拌和”领域20余年的南方路机,通过和美国特雷克斯、日本寿技研等企业的合作以及垂直整合,成为覆盖砂石料制备、搅拌全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趋势六:中国挖掘机制造商的加速分化
近两年,中国挖掘机市场增长再创历史新高。而每次火爆的市场以及其中激战,都会催生出一批“强中更强”的企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参与者掉队或出局。
这一轮市场高潮中,除了劲旅三一、徐工、柳工、临工继续高歌猛进外,重装上阵的中联重科亦表现不俗,2020年其挖掘机销售额超越同城对手山河智能,成为中国挖掘机市场本土5强阵营中的一员。
相比国内企业的齐头并进,国外制造商则稍显落寞。虽然在中国式产品、中国本地营销策略上,外资已经有所动作;但真正适应中国的改变和创新,不仅需要时间,也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做到。
趋势七:用户品牌选择依旧未稳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格局的变动,最大的变数来自于终端客户。
尽管经历多年快速发展,但总体上,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然充斥着为数众多的新客户、初级客户、非专业客户;据 CCM预测,这个比例不会低于30%。这些新客户有着明显的特征:品牌选择不固定,品牌忠诚度不高。即使是专业的大客户,老客户,其品牌忠诚度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
正是上述原因,决定了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制造商之间“终端客户”的争夺,还远未停止;要长久留住客户,不断提高客户忠诚度,制造商任重道远。
趋势八:租赁风口来了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租赁之风一阵紧过一阵。
在主机制造商端,租赁业务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常规经营项目。前有徐工、临工,或是成立拥有企业背景的租赁公司,或是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构建租赁业务板块;后有柳工收购全球最大的设备租赁商—赫兹在中国的业务。
不仅国内制造商有所动作,国外巨头们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在租赁业务上也有实质性动作。比如卡特彼勒,比如日立建机。
代理商端,已经迈开步伐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卡特彼勒代理商利星行,2019年初在雄安成立租赁服务中心。对于任何向综合型服务商转型的代理商而言,显然“租赁业务”是其中关键的抓手之一。
终端用户群体中,“租赁+施工”一体化的专业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增长。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起重机用户群、中国高空作业设备终端客户群体中,前者的租赁的渗透率高达70%-80%,后者则已经超过90%。而据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在传统的挖掘机、装载机产品上,中国市场的租赁渗透率也会达到40%左右。
显然,租赁是各方早已意识到的下一个行业风口。
各方共同行动下,租赁业务被引爆的日子,越来越近。
趋势九:新技术“超车”
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国制造商正在绘制一张通往行业巅峰的路线图;而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无疑是这场登顶、超车中的关键一环。
在传统工程机械时代,中国制造商是跟随者;但在已经到来的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设备时代,中国企业是引领者之一。
悉数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都在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技术上,连点成线—系列产品不断推出,并投入应用。
在这场潮流中,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都看到了本土制造商在一系列新技术上的“中国迈进”、“中国速度”。
每一场技术变革、升级都会产生巨大的“市场虹吸效应”;随着市场影响力和份额的提升,中国企业反超全球巨头的日子,已经到来。
趋势十:供应链重构,新一轮“内嵌”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主机制造商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进入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的11家中国企业中,前3家的销售额集中度高达81.49%,前5家的销售额集中度高达91.39%。如此高的集中度,势必会推动核心供应链,向领军主机制造商集中。
此同时,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高端化、大型化、电动化、智能化,排放标准升级,以及行业产品结构的变化等,都会让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发生重大调整。此外,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加速走向海外,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体系也不断升级。
诸多因素作用下,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体系必定发生一场历史性的重构。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综合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配套企业,将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深度“内嵌”到主机制造商的核心供应链体系中。
“供应链重构”之外,中国本土零部件制造商的崛起,也在引发一场“核心配套体系从国外品牌到国内品牌的切换”。